2019 心得第二集:PB 困境、超高 PE 與李小龍的截拳道
Bill Nygren 在這場演講中提到 Oakmark 對於投資低 PB 公司的看法,他覺得某些無形資產的成長比較不會均值回歸。接下來四張圖分別從統計的角度顯示出過去幾十年 PB 這個指標在投資績效、公司價值上扮演什麼角色
今年我的績效來源,低 PB 的股票雖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但這幾個月我漸漸擺脫過去綁在身上的葛拉漢枷鎖
有幾個原因,一個是去理解 Amazon 這些超高 PE 甚至虧損的公司他們在做什麼事情,慢慢體會到優秀創業家對商業、對價值創造過程的理解與普通公司的經理人不同
第二是讀了李小龍的文字。李小龍說武術有三個階段,一開始你什麼都不會,亂出拳。後來你開始學了某個門派,學會了面對直拳你要這樣,對右勾拳你要那樣。雖然你會武術了,那很可能變成蒙格說的鐵鎚人,看什麼都是釘子。過去幾年我就是這樣,葛拉漢跟我說 net-net 是這樣那樣,所以我就這樣那樣去找符合這個公式的公司、葛拉漢教我 PE 要低...然後我就把自己綁住了。那第三階段就是更哲學層面的,把自己放空,武術成為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,投資某種層度來說也是類似的
我知道講這些有點虛,但就是我個人這半年的體會,之後會再整理李小龍這本書的其他收穫
Ps.想一想還是跟大家求助好了,有認識在大型營造廠工作一段時間的朋友嗎?或有管道可以接觸到經營階層的,如果有麻煩私訊我一下,感謝